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本周读书会,我们一起来阅读《人是教育的对象下卷》,共同走进乌申斯基的内心世界。
读书分享目录:
第八十章:意志、引言、关于意志的各种理论
第八十一章:关于人体运动的物理学理论
第八十二章: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运动的随意性
第八十三章:关于意志的力学理论
第八十四章:关于意志这一客观现象的哲学理论
第八十章:意志、引言、关于意志的各种理论
用不到过多地观察,每个人就能在自己身上发现心灵生活的这三个范畴。在这些范畴中,心灵按其本质来说,总是渴求生活,即渴求活动,不停地工作。其中第一个范畴给人提供智力生活或理性生活;第二个范畴则提供情感生活或通常所说的内心生活;而第三个范畴行动生活,或者说是实际生活。
在乌申斯基等教育家的著作中,以及心理学和哲学的广泛研究中,人的心灵生活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范畴,这些范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具体来说,心灵生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范畴:
1. 智力生活或理性生活:
智力生活是指人通过思维、理解、分析等方式进行的认知活动。它涵盖了人的智力发展、知识积累、逻辑思考等方面。在智力生活中,人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2. 情感生活或内心生活:
情感生活是指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它涵盖了人的情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调节等方面。在情感生活中,人通过感知、体验、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情感生活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行动生活或实际生活:
行动生活是指人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的过程。它涵盖了人的意志活动、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行动生活中,人通过不断地实践、尝试和创新,将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行动生活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检验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这三个范畴在人的心灵生活中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智力生活为情感生活和行动生活提供了认知基础;情感生活为智力生活和行动生活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动力;行动生活则是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智力、情感和行动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什么是意志”这个问题时,自己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他说道:“我们可以和前面两个问题--什么叫意识或什么叫感知一样,不必多加回答。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心理生活中的这些不能进一步分解的事实;但谁也不能用话语、判断和推理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这是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过的那样,判断和推理只是把原先被我们合成的概念分解开来,但怎么能把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分解的东西进行分解和合成呢?”
但是比起研究“什么是意志”这个问题来说,显然研究意志的现象更会为我们提供价值。 意志在我们肢体的随意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先去研究人体运动。
所以在之后的几章里,作者乌申斯基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人体运动。
第八十一章:关于人体运动的物理学理论
在本章中论述了根据费赫纳思想建立的有关运动的新的物理学理论;费赫纳的夸张极其错误;对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等内容。本章作者借费赫纳思想建立的有关理论来论述自己的思想。
费赫纳认为任何运动都必须以物质--即运动的东西-和力-即推动物质运动的东西为前提。
在从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中不管活力的形式如何变化,它总是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例如,推动火车头前进的力,在这些运动中并未消失,而是0在大地和空气的微粒看不见的震颤中表现出来,只是在这样的震颤中表现为另一种形式,即热的形式,而且在一种形式中消失的力的数量,相当于在另一种形式中出现的力的数量。
人在自己的一切运动中,也完全服从于这一规律。人与活力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
“意志、思想、整个精神不管多么自由,也只能根据活力的规律表现自己的自由”
首先,这句话明确指出了意志与愿望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意志往往被视为一种深层的驱动力,它驱使着人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而愿望,则是这种驱动力在意识层面的具体表现。换言之,意志是内在的、深层的动力源泉,而愿望则是这种动力在个体心理中的外化形式。其次,这句话强调了意志与愿望都具有表象性。在叔本华的哲学中,表象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意志的客体化。自由在规律中的表现:尽管意志和思想受到规律的制约,但它们仍然可以在这些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和发展。
第八十二章: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运动的随意性
本章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运动的随意性。作者向我们讲述了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
一些运动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不仅不通过我们的意志,甚至还不通过我们的意识。(胃的蠕动)
另一些运动也是不通过我们的意志进行的,虽然在我们留心的时候可以意识到这些动作,而且只要愿意,我们就能或多或少地对它们施加明显的、随意的影响 (呼吸、眨眼、打呵欠、)
随意运动:第三种运动则是我们随意地进行的运动。
它们之间极其重要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仅仅是努力的感觉为了产生某种随意的运动,我们就要进行对于我们来说是明显的努力,然而不随意的运动却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不仅不需要我们作任何明显的努力。甚至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想要抑制或停止这种运动,如为了抑制打呵欠或不由自主的笑声,为了不眨眼睛等等,却需要进行明显的努力。
我们是根据存在或是不存在这种特殊的努力的感觉,而且是仅仅根据这一点来识别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的。
第八十三章:关于意志的力学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运动的随意性是某种可以获得的东西,并且还认为起初所有的运动都是不随意的,即反射的;当运动的表象反映到意识中去后,它便立即由身体来完成;只是在以后,当一个人积聚了大量相对立的表象之后,被意识到的表象才可能抑制住对运动毫不迟缓的、直接的完成。他的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家来说是有其正确的一面的,因为他能解释一些儿童行为中的许多现象。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到赫尔巴特所持有的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动物也并非运动的任何表象都能毫不迟缓地直接的转变为运动。
并且依照赫尔巴特的看法,意志是从愿望中产生的。它不外乎是“带有获得想要的事物的表象的一种愿望”。从意志的这一定义中,我们看不到它与愿望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这句话明确指出了意志与愿望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意志往往被视为一种深层的驱动力,它驱使着人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而愿望,则是这种驱动力在意识层面的具体表现。换言之,意志是内在的、深层的动力源泉,而愿望则是这种动力在个体心理中的外化形式。
第八十四章:关于意志这一客观现象的哲学理论
叔本华意志理论:意志与表象: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意志和表象共同组成的。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过是客体在我们主体之中形成的表象,即目所见、耳所听、心所思等一切意识和知觉都是表象。而世界的本质则是意志,这种意志是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和无限的欲求。
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叔本华用“意志”代替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并深刻影响着教育。
1. 强调个体意志的培养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意志和内在需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和自主性。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 反思传统教育目标。叔本华的意志理论促使教育者重新审视教育目标,不再仅仅追求外在的成绩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
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叔本华的哲学思想鼓励教育者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没有过多束缚和压力的环境中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和自由创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次再见。
(撰稿人:卢梦佳 审核人: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