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读书会中我们阅读了《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这本书。接下来,我将谈一谈我读后的感想。
【读书分享目录】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评介
一、凯兴斯泰纳生平及主要著作
二、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劳作学校要义
一、国民学校的国家目标和任务
二、作为首要任务的职业教育
三、国民学校的第二项和第三项任务
四、劳作学校的教学法
五、专业劳作课和技术教师…
六、总结与结束语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评介
一、凯兴斯泰纳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1990~1906年,他致力于将慕尼黑继续教育学校改革为专业分科的职业学校,为国民学校毕业生得到进一步的技术训练提供了就业前的准备。同时,他还改革了国民学校劳作课的课程设置,进一步阐明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化财富的获得与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他多次著文论述国民教育的必要性和职业教育的价值。
在组织教学和管理学校方面,凯兴斯泰纳有其独到之处。为了使学校与生活紧密相连、逐渐填平教育园地与劳作世界之间的鸿沟以及适应青少年的特点,他为手工劳作课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在车间、学校食堂、校园、实验室等地进行手工操作。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思考并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认识。通过性格训练达到人格的完善。他认为,个人的伦理化与集体国家的伦理化是相辅相成的。1920年开始,他已是慕尼黑大学的教授。他提倡一切活动均应从学生的实践兴趣出发,主张将文科学习与手工劳动相结合,在慕尼黑发展了职业学校的体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世纪欧美教育史上倡导国民教育的主要代表人。
凯兴斯泰纳一生著述颇多,其主要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国民教育》 、《学校组织形式的根本问题 》、《国民教育的概念 》、《劳作学校要义 》、《性格概念与性格教育 》、《理工课的性质和价值 》、《教育过程的基本公理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等。
二、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所受的影响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国民教育思想和劳作学校与劳作学校精神。
(一)国民教育思想:
1.主张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
2.公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深刻了解国家的本质与任务;二是必须具备杰出的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三是应该具备国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
3.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通过劳作课锤炼学生的意志;其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和忠诚之精神。
(二)劳作学校与劳作学校精神
1.实施国民教育的最佳手段是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原则。
2.劳作学校并非单纯的从事手工劳动的场所,必须将劳动实践课设立在学校课程设置之内。
3.劳作学校的原则:通过学校中的共同劳动活动,发展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为他人和集体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创造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财富。劳作学校的任务: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
4.劳动集体是进行性格教育的最好场所。
5.劳作学校必须从三方面负担起自己的使命:第一,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从事某种工作或某种职业的能力;第二,劳作学校不仅把职业训练当做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视为培养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途径;第三,劳作学校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智能和个人的品德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
6.劳作学校首先进行职业教育,是就业前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被凯兴斯泰纳视为国民学校的首要任务。
三、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社会状况及德国学校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教育特点对作者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已从自由竞争时期跨入独占和垄断阶段。经济上的变革导致了社会政治的巨大变化。而此间现代国家发展的两大特点也日趋明朗化:民族意识的增长和国家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加强。民族意识的增长已达到仇恨和藐视一切外国事物的狂热民族主义的程度。此时,国家实际上已变成专门为民族利益而从事促进民族文化和推行民族理想的机构。正如费希特所说,国家不仅应成为巩固民族政权和民族安全的组织,而且要成为实现民族道德观念的组织。于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国家既然是代表民族生命的组织机构,就应该使全体民族成员,为了他们本身的利益和为了民族的尊严,都有接受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机会。这种思想大大地促进了国家创立公共教育事业。
德国自从独立战争开始,民族意识便不断地加强,到了俾斯麦时期已达到了顶峰。在19世纪欧美的新教育思潮中,德国的哲学与教育思想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成为各种教育结构的理论基础。此间,德国的教育充分反映了普鲁士反动地主贵族阶级和德国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掠夺倾向,其特点以为民族主义和德国皇室效忠为教育原则。
劳作学校要义
一、国民学校的国家目标和任务
在当时社会背景的作用下国民学校在德国已成为国家贯彻某些意愿的行政工具。所以对于教育出什么样的国家公民,或者说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凯兴斯泰纳在书中这样写到:“由于我把自始至终为这双重任务而服务于现有国家的人成为有用的国家公民,所以,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做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国民学校有三项任务,首先是帮助每个受教育者在集体中从事某项劳动;其次是使每一个个人养成将职业视为一种职责的习惯;最后是国民学校要帮助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能力。这三项非常明确的任务体现了整个教育目标:(1)职业教育的任务,或者说就业前的预备教育任务;(2)职业教育的伦理化教育任务;(3)人们在其中工作的集团的伦理化教育任务。第一个教育目标主要针对于受教育者自身的职业技能学习;第二个教育目标针对受教育者思想上的教育;最后一项是培养受教育者拥有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国家的发展的能力。
二、作为首要任务的职业教育
在本章节中,凯兴斯泰纳这样说:“心智技能的培养同动作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上结合的越紧密,国民学校的发展就越兴旺。同时,心智技能的发展也就随之越加自觉,越加稳定。”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凯兴斯泰纳主张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同时又引用塞法斯、教育学院院长莫里托等人文章或论文里的相关观点来论述国民教育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三、国民学校的第二项和第三项任务
根据国民学校的目标,我们所制定出的第二项任务是:职业教育的伦理化。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人们作为教师而受聘,带领一个班级并因此而获得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认真地把班级工作做好,这不能算是伦理化。相反当他并不计较报酬,发自内心地把做好班级任务当成自己的职责,单纯出于对内在价值的兴趣,并且无视外界的谴责,这时就更加伦理化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论中伦理化要求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将自己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计回报。国民学校的第三项任务:即指导学生为实现他们在其中生活与谋职的大集体的道德伦理化而共同努力。也就是借助劳动集体的手段和借助建立在伦理道德观基础上的品德课,培养为他人献身的伦理观。
四、劳作学校的教学法
在前面章节中对国民教育三项任务的阐述,已经使我们对国民学校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作者提出传统学校的教育环境缺少活动的自由和环境的多样化,而意志的培养与锻炼则必须要有自由有运动。因此,意志的培养在那些束缚学生手脚的地方是得不到发挥的。因此,期望在学校的大墙之内能自由选择或自由参与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原则的劳作课同作为课程的劳作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刀柄与刀刃,是相辅相成的。凡是把提高技术表现能力强调为教学原则的地方,都会把相应的技术训练视为必不可缺少的,自然会完全否定手工劳动课,即使它不符合心理学的规律。但只承认劳作课是教育方法的原则,而不允许作为课程设置,这是无头脑的表现。
五、专业劳作课和技术教师
学校就是要培养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智力、洞察力。意志力的培养则必须要求,儿童们在进行任何劳动时都不离开手,而所有劳动都带有脑力或体力劳动的印记。这就要求再教育的过程中要与劳动紧密结合。
语言和手势、绘图和制作模型(指用任意材料制作的一般模型)都是表达手段。只有当系统地训练学生,使其提高表达能力,并使其习惯于不惜流汗、艰苦地思考每一个问题,并尽可能独立地找到唯一恰当的表达方法,而且能够用恰当的材料完成每一个想到的外形,这时,上面提到的四种表达手段,才能为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所用。劳作课作为原则的根本道理也就寓于其中。待到学生在运用表达手段时,感到有足够的把握,这时教育者才可以逐步给他们提供自己独立创作的机会。这就是贯彻劳作原则的第二个基本原则。
劳作学校相较于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显著的不同,所以相对于传统教师,劳作学校的教师也有相应的要求:除了需要受过理论和知识的严格训练的教师外,还必须有第二种教师,那就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技术教师。
六、总结与结束语
凯兴斯泰纳认为任何一所公立学校都有三个根本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为国家里的每个个人的未来职业作准备;第二:使这种职业教育伦理化;第三:使学生有能力参与本人为其成员之一的集体本身的伦理化。
这三个根本问题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决定了旨在性格培养的办学方向。为此,劳作学校提出以下三项要求:
第一,在教育财富允许的情况下,每一个课堂领域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法必须走创造教育财富的道路,而且这条道路应带有教育财富精神结构的特征。
第二,如果技术方面的教育财富,也算学校中众多重要教育财富之一的话,那么,学校必须把劳作课当做一门专业课程开设。这一点对于国民学校无疑更为必要。
第三,由于道德特征的形成只能在社会财富内部进行,所以,对于所有学校来说,劳动集体这一原则,在所有可以实施这一原则的地方都应是一条基本的原则。
凯兴斯泰纳深受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影响,并且坚信:真正的真理同圣灵一样,会不断地升华于自己的陵室,漫游于西方,安抚着人类受难的心灵,直至他们最终得到解救,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栖身之地。我们这些对科学抱以严肃态度,并立志以毕生精力为寻求一种至今为国民学校领导人难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开拓道路的人,将解救这些渴望得到拯救的圣灵。或许20世纪将会在其末期看到这种新教育形式的实现,并享受着早在19世纪的开始就已为之奋斗,并不断地在困境中领悟其重要性的这种新教育形式结出的硕果。
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 上一篇:2024年4月14日青葱读书第十一期
- 下一篇:2024年3月30日青葱读书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