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读书交流会我们继续分享杜威的著作——《民主主义教育》。在本次讲解的内容中,杜威讲解了教育的定位、教育的方法的性质、教材的性质和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读书分享吧!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转变。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读书分享目录】
第十二章 教育的定位
一、教育的方法要素
第十三章 方法的性质
一、教材与方法的统一
二、一般的方法与个人的方法
三、个人方法的特征
第十四章 教材的性质
一、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
二、学生的教材的发展
三、科学或合理化的知识
四、教材的社会性
第十五章 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
一、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
二、可用的作业
三、工作与游戏
第十二章 教育的定位
一、教育方法的要素
1.发展中的经验就是所谓思维。思维的开始阶段就是经验。在最坏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不是如何符合学校生活的要求
2.必须掌握资料,提供对付出现的特殊困难所需要的种种考虑。采用“展开式”方法的教师,有时叫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似乎他们能从头脑里凭空编造。思维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各种行动、事实、事件和事物的种种联系。
3.在思维中,和已经获得的事实、资料和知识相互关联的事物,是暗示、推论、猜测的意义、假说和试拟的说明。总而言之,是观念。资料能激发暗示,只有通过参照特别的资料,我们才能判断这些暗示是否适当。但是暗示的意义却超越当时经验中实际已知的东西而不是事实。
4.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观念无论是谦卑的猜测或是高贵的理论,都不过是预料可能的解决方法,预料一个活动的某种连续性或联系和一个还没有显示出来的结果。所以,观念是通过行动来检验的。观念必须指导和组织进一步的观察、回忆和实验。它们是学习的中间物,不是最后的目标。
所有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虽都承认必须把学得的观念应用于实际,但是,有的时候应用观念的练习还是作为一种方法,使已经学到的知识固定下来,并且获得更多的运用知识的实际技能。
【在这之中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内在含义,即:教育是学生的生长过程,或者说是受教育的过程。他更偏向于将教育的成果应用到生活中去,以此固化知识与技能。】
第十三章 方法的性质
一、教材与方法的统一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杜威主要讲述了教材和方法思维的关系,对于行政或管理则没有过多谈及。教材、思维和方法的相互关系如上图中所述,教材经过思想的有效指导,凝练成有效的思维,或者称“想法”,然后经过有效的处理加工形成教育的具体方法,这个过程是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是教材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但教师所教授的并不是教材,而是教师所理解的教材,故而教材设计者与教材解读者的理解势必会有所偏差,无法达到教材所希望的目标,因此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能力以解读教材。】
二、一般的方法与个人的方法
三、个人方法的特征
1.直接性。自我意识、窘困和拘束是直接性的有威胁性的敌人。这些态度表明一个人并不直接关心材料。
2.虚心。兴趣就是对某种行动有所分担、有所参与、有所袒护。所以偏心是伴随兴趣而来的。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要养成一种态度,积极欢迎从各方面来的暗示和有关的知识。
3.专心。就字面来说,我们前面有关“直接性”的讨论,很多适用于专心。但是,这里专心一词具有兴趣完全和目的一致的意思;不存在许多被压制而实际起作用的外部目的,明确承认的目的不过是这些目的的一个假面具。
4.责任心
【实际上个人方法的特征,与心理学中的解决问题方法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心理定势、动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问题解决(个人学习或教育方法)。
(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
(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
(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
(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5)功能固着;
(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
(7)情绪;
(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十四章 教材的性质
一、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
【事实上,在此处“教材”这个翻译是不太容易令人理解的,个人更加满意的翻译是“教学材料”。传统中我们认为的教材指的是指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但此处杜威所指的教材是生活中我们一切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新闻,网上的信息,身边的人,父母,社会环境,甚至是社会本身,都可以是教学材料的一部分,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总和,网络上刷视频看到见义勇为的事件,学校里身边人都在学习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个人教育教材中的一部分。这便是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的真正含义,教育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这一点上对于我们教育上的启示与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形成集体”类似,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优质的校风或者说是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小型社会的性质,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的教材的发展
在学生的经验中,教材的发展根据事实可以分成三个相当典型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学生熟悉了事物,就表明他已掌握材料。在第二阶段,这种材料通过别人传授的知识,逐步地得到充实和加深。最后阶段,材料更加扩充,加工成为合于理性的或合于逻辑的有组织的材料——掌握这种材料的人,相对地说,就是这门学科的专家。
三、科学或合理化的知识
四、教材的社会性
第十五章 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
一、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
二、可用的作业
三、工作与游戏
【在杜威的理解中,游戏与工作的区别更多地趋向于时间的长短和目的的指引。游戏在你开始之前就能有一个结果上的大致预测——胜利、失败、平局,而对于结果的期待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游戏兴趣,而工作却不能够如此,工作需要不断地注意或者说投入精力,正如为了防止高铁司机长时间观察铁路走神引发事故,所以指示灯会无规律亮起以引起司机注意一样,一份工作如果要将它持续几十年,就往往需要在选择计划工作手段上展现出更多的智慧。对此我们不妨看看作者早期的一本书《我们怎样思维》中对于游戏与工作的表述。】
【如果从外部客观来看,教师对于从业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一个谋生手段,但是如果从教师行业内部来看,它可能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如果我们要想把一个职业干得长久,我们就必须要把它当做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来看,正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雕塑师,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故而我们更应该以此为目标,将心灵与精力投入到教师这个行业中去,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同学们,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到此结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分享,对《民主主义教育》一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对杜威名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 上一篇:2024年3月24日青葱读书第八期
- 下一篇:2024年3月13日青葱读书第六期